歐洲見聞

小辭典

Maas : Maastricht

MUC : Munich

BRU : Brussels

第一章:行前

    女友去荷蘭交換,當時有提議去找他,又過了一陣子,家人也提議要去歐洲旅遊,半推半就地促成這次歐洲行。

    家人們研議行程時,盡量以爸為主,大家都知道他最有「想法」,但又試著合群,搞到最後會變成選了個他不愛的行程,一路上又「所以我才說...」。這次的行程拜訪歐洲名山,完全是爸的風格;媽媽是陪同;我跟妹是有媽贊助,沒理由不去。

    旅行社的「純淨瑞士12日」大多待在瑞士,有幾段會路過義大利、法國、奧地利、德國。雖然坐車的時間不少,在車上聽些podcast,預習一些當地歷史、跟旅伴小聊,並暈車一下,其實很殺時間,而且每次睡醒都吃到好吃的餐點,很新鮮。繼2017年土耳其之旅,算是迷迷糊糊到過半個歐洲,畢竟土耳其也只能算是半個歐洲,並且在出發前我甚至不知道其地理位置。時隔6年,這次終於要登陸歐洲了,非常期待!

    歐洲對我來說是個極其神秘之境,對它的幻想就是好貴,好高檔。有濃厚的文化底蘊,並因其底蘊而遺留的歷史建築,音樂...等。除了英文不通,最烙印在我心上的就是很多小偷和搶匪,因為研究行程而加入的一些臉書社團,讓我對這個印象又更加深。

    跟團行程確定後,就可以著手訂機票了!因為我要多待在歐洲幾天,所以要自己訂機票,雖然旅行社那邊會扣掉跟團的機票費,但整體而言不划算。我的來回機票$47,853,團費$135,800,相加後比原團費$158,500多了$25,153。女友所在地是Maastricht,因為那邊的機場沒有飛台灣,所以我的航線是TPE-MUC、BRU-TPE。在機票訂好後的很久以後,我才訂了從跟團最後點慕尼黑到女友家Maastricht 的ÖBB臥鋪火車。想太多的我,考慮了「要在慕尼黑多玩幾天」、「要坐巴士或臥鋪火車或搭飛機」、「要跟女友在哪裡碰面,科隆或亞琛?如果去了科或亞,會不會在Maas的時間不夠多?」、「哪天要去阿姆斯特丹,中間停Maastricht的時間是否夠洗衣服?衣服要在慕尼黑洗嗎?」、「即使去阿姆斯特丹延後,那回Maastricht跟之後去比利時之間,是否有充足時間休息、洗衣服?」等等一堆瑣事,到下定決心時臥鋪火車早已完售,連坐位票都漲得比臥舖票還要高,最後只好訂了晚一天的車票,多浪費了一天在慕尼黑。說浪費是因為在慕尼黑跟朋友處的有點尷尬,但跟女友旅行的最後幾天,也鬧得不開心,所以多跟女友相處一天也不知道會發生甚麼「火花」。

    München Hbf  到  Düsseldorf Hbf  的火車(慕尼黑到 Maastricht 的其中一段),我最早是在 Omio 查詢,再到德鐵購票。但發現德鐵有些規格無法預定,才發現德鐵也是代訂奧鐵的票而已,確定本班車是從奧地利發車,並沒有假網站的問題後,我便在奧鐵官網上訂票。因為猶豫太久,同樣的規格,票價貴了100歐左右,而且還是隔天的班次。真的會被我的選擇障礙搞到破產。

    另外是保險,跟朋友保了旅平險+不便險,之後遇到了火車誤點但不能補償的問題讓我覺得白花錢,之後再說;還有購買 TEL-U 的 eSIM,本來就做好沒網路也能活下去的準備,因安全問題才購買了30天內 8GB NT$499,最後應該用不到一半。一來我用量本身就少,二來歐洲人潮聚集地通常有wifi,只是需要填一些個資。雖然品質不好,但緊急文字聯絡沒問題,也就將就著用。

住宿部分先訂了兩站

  • 敲定阿姆斯特丹的日期後,女友透過歐洲留學生社團找到台灣人出借自己的空房。相對便宜,先搶先贏。
  • 雖然機票早期就訂好,但花了點時間比利時的行程和停留天數後,透過booking.com下訂了 BRU 的可退訂 Hostel,會比不可退訂的方案多個 €10.
博物館和展演的預約
  • 48 hours I amsterdam City Card:比較交通卡、博物館卡等等通行證後,決定用這個。
  • 林布蘭之家預約:可使用 City Card,因熱門故事先預約。又因不確定哪天會去,來來回回預約了三個時段,之後也沒有取消多預約的時段,大家不要學...
  • 梵谷博物館不可使用 City Card,因為如此,所以沒事先預約,但後來小後悔。但後悔也來不及,而且我們行程確實很滿。
  • 荷蘭國家博物館:可使用 City Card,因熱門故事先預約。同時預約並刷卡訂購了導覽機,因為預約導覽機的同時要選時段並付費,所以無法同時預約多個時段。
  • Je reservering bij Griffioen,一個荷蘭語的演出。
  • FALL,一個舞作。
荷蘭國家博物館預約信


其他博物館幾乎都是現場登記即可。住宿的話都是蹭朋友家。有付錢的只有上面兩項。大概列出印象中的行李:
  • 門檔:要帶去給女友,讓他獨旅時可用,避免被開門。
  • 短袖*1:事後證明不夠
  • 長袖*4-5、長褲*3-4:太多
  • 內褲襪子*5套
  • 斗篷雨衣:有用到多次!但褲子會濕,不是很方便,應該帶兩截式雨衣,不該耍帥。
  • 盥洗用具
  • 筆電:工作用
  • 伴手禮(太陽餅、海帶芽、藥品、餅乾糖果):分別給兩位借住對象
  • 空行李袋、後背包、腰包、裝這些東西還有其他東西的大行李箱
  • 讀書會用書
  • 耳機、行充:都有用到
  • 瑞士刀*2:不知道帶兩把幹嘛,重死
  • 防狼噴霧:沒用到
  • 各種已預約或訂票紙本證明
所有行囊

    猶豫很久要不要帶頸枕,最後認清行李箱裝不下。雖然我的機票可以帶兩顆託運行李,但回程時有一段不是長榮,而布魯塞爾航空,託運限制不同,另在歐洲也會使用巴士,所以保險起見只帶一顆。
    事前準備大致如上,主要是決定要待的城市,還有先列出必做事項如看畫、想做事項如吸大麻,後填格子。但因為選擇障礙跟完美主義,光上面的安排就讓人焦慮。做功課的同時也不斷在社團看到被偷搶詐騙的事蹟,緊張焦慮和興奮並行。決定衣服也是個麻煩事,到當天下午還在收行李,但總之,順利登機。
飛機上網下拍的幾何圖形,美妙。

比較普通的幾何圖形

我最喜歡去奇怪的地方了之空中廚房

第二章:旅行團

Innsbruck, Austria

    導遊給人中規中矩的感覺。見面後發轉接頭 & wifi 分享器。飛機搭了13個小時左右,睡了幾趟又看了幾部電影,抵達慕尼黑後,脊椎也被解放。慕尼黑的太陽不大不小,但可能因空氣清新,所以明亮刺眼。一行人上了巴士,穿過瑞士第一站來到 Innsbruck,是此生第一次踏進奧地利,也是此行唯一一次。
照片邊框能看到拱廊,踏入城內欣喜若狂。

    第一次到歐洲的古城區,馬上就被震撼。這就是歐洲!有著人文氣息和不只保存良好,甚至極度活化的歷史建築(看看這精美的麥當勞)。妹妹以前在奧地利交換半年,趁這次約了朋友見面。推薦了好吃的冰淇淋 Gelateria Tomaselli,確實好吃。也第一次在噴泉盛水引水。這一站最普通的竟然是特別寫在手冊上的黃金屋頂(Goldenes Dachl)。
    這是我歐洲行的第一個觀光點,興奮之餘也疑神疑鬼,不確定路人們有何居心。因為飛機延誤的關係,停留的時間也不長,不足一小時便驅車往瑞士。

Davos, Switzerland

感覺告了個段落,先發看迴響(想太多)之後再慢慢寫。編輯連結放這提醒自己要繼續寫。

資源


 創建時間:2024.01.04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