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永和樂活共生實驗基地的廚餘分解箱今拆除
永和樂活共生實驗基地駐點團隊「棧戀棧練」季勳女士,今將牆外數個廚餘箱封箱。季勳(下稱「她」)稱,這個廚餘箱指應收放廚餘、樹葉等可分解垃圾,但多次有民眾傾倒紙餐具、外套、塑膠袋等不可分解垃圾,導致團隊得花額外心力維護。她說之前有開課,教導大家如何使用廚餘箱,但仍然有這種問題,使團隊決定調整計畫。她拿廚餘箱旁邊,民眾隨意丟棄的植栽舉例:「民眾把這邊當垃圾場,覺得甚麼都可以丟。」該植栽為闊葉樹苗,已經長到兩米以上(身高過人),但盆栽直徑不到15公分(只有一個碗公大小),已經盤根,民眾則拖來花園,連同碎裂的容器一起丟棄在「樂活小農園」,季勳則協助清理。
廚餘箱為棧戀棧練團隊的計畫,已經從2019年開始,從一開始只有落葉堆肥,之後擴大到收理生廚餘執行至今,至少有三種群眾會使用:共生實驗基地夥伴、在樂活基地使用廚房的夥伴,還有附近居民。棧戀棧練本身為木工團隊,使用團隊的餘料木屑作為資材轉化廚餘為堆肥。其箱體下方並沒有封死,後方也沒有封,讓液肥和分解完的廚餘直接排到牆邊的花園。
![]() |
廚餘箱後方沒有封死 |
棧戀棧練團隊人員提到2018年進駐時,這塊地都是砂石,但他們沒有特地去買培養土,這邊的土都是慢慢轉化出來的。這個計畫目的是減少垃圾焚燒量。雖然木屑轉化效果較慢,但她說這一年廚餘箱的量能充足,夠應付傾倒的廚餘量。如果使用黑水虻或蚯蚓等,雖然轉化更快,但在公園要考量到觀感問題。
雖然頗有成效,但因為各種因素,今早已經將大多廚餘箱封死,不再讓人傾倒。惟有一箱仍低調開放,仍沒有限制使用對象,民眾如有廚餘需要處哩,仍可以前往丟棄。
記者說
我詢問「為何不加個鎖頭,只給特定人士使用?是因為公共性問題嗎?」女士說對,但我認為不該因為害群之馬而消滅這個好的系統,等到該系統大到影響他人,再回頭處理公共性問題。並,該廚餘箱在啟用時有開課,但它的存在就已被賦予教育意義,例如我也是路過,上前詢問而獲得新知識。當然,維護責任在於團隊,當團隊因為現實考量不願意繼續提供,我們旁人不能指指點點,我又沒有要去幫忙。
季勳提到,2018年豬瘟之後,政府已經宣布全台灣不收熟廚餘,我們現在看到的熟廚餘,都直接進焚化爐。而居民也都知道廚餘箱只能丟生廚餘,出乎我意料,全台灣就我不知道。
季勳女士也跟我分享了非常多自然科學知識,惟時間心力不允許,無法做深度報導。
延伸資訊
創建時間:2024.1.4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