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 - 《鋼琴教師》
這是什麼
是什麼:電影《鋼琴教師》播映,並有映後座談
出席者:馬欣
筆記
- 女性容易被群體化,跟其他女性比較
- 佛洛伊德:投射的愛不如破碎
- 女人跟自己身體為敵的故事
- 把自己條列式,展現給人,但沒有給人家看到核心的自己,不讓人讀取。
- 人不是一開始就長好了,必須要一直破繭而出
- 賤斥期
- 延伸閱讀:張愛玲的小團圓、滴到塵埃裡
- 女生去崇拜邪教是因為要修補自己的一個拼圖,對於傳統完美父權的幻想。
- 電影史上80年代的終極女孩(此時女性崛起男性式微)
- 女性的PUA團體(潘瑋柏女友)
- 過去被讚頌的女性是優雅的婦人、新女性等等。現代西方,年輕等同於美麗、健康、創造力、進步,而老年則完全相反。
- 賽博格化的時代(世界的賤斥效應)
- 社會是一群人共同的想像
- 工業時代>消費時代,排擠掉沒辦法消費的窮人
- 做工的人,消費社會?
- 艾麗卡過度崇拜理性,而導致內在混沌 & 混亂的來臨,渴望強人的凌駕一切。
- 現在的父權不再是男性,而是經濟的黑手,強人的幻影。男性原本有的主宰權,早就被托拉斯毀滅。
- 父權是巨大的托拉斯、強人政治、陽具、經濟,根本就不是男人。父權看起來隱形,卻無所不在。
- 自我、本我、超我的相互掙扎
- 過度的模仿自己的超我
- 沒有一個人的成長是容易的,別讓自己胎死腹中、活在假象裡,到老了才發現來不及了,無法重生了。
電影名句
- 我發誓我曾經喜歡過妳,但妳甚至不知道什麼是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