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筆記 - 股癌
這是什麼
名稱:Gooaye 股癌
主持人:謝孟恭
主持人:謝孟恭
類型:商業
官方簡述:
官方簡述:
晦澀金融投資知識直白講,重要海內外時事輕鬆談;不管老司機還是菜雞,散戶們都進來取暖,也在這裡找到樂趣。
我的簡述:
- 是股場老手也是大叔
- 每集40分鐘
- 幹話15% 股市閒聊70% 教學13% 業配2%
更新日期:2023.02.08
Ep310
你變咕嚕了嗎?(e.g.,我要瘋狂賺錢,我再也不要當窮鬼了)
Musk:經濟可能會持續衰退到2024Q2
推測美國資金會開始往外流,謝本身會加碼台股
相信均值回歸,繼續攤平big tech
台指期+00685=留給兒子的配置(或675或631)
Ep306
對於公司來說吧,廣告是一種去槓桿
特斯拉要跌
EP280
- 扣掉手續費後是負和市場
- 毛利高代表取代性低
- 保險要買不保本,一個產品混太多東西就四不像了,很多人想要最後把錢拿回來,但算一下IRR就知道不划算
- 選擇後就做承擔
- 從大學打工到現在,認真地講了求職經歷(沒有著墨太多散戶變大戶的部分)
EP267
- 一分鐘內無法說出「做甚麼、營收占比、營收成長、年化報酬、公司高層持股狀況」,那最好不要玩
- 投資有很大的隨機性
EP258
- 想坳回來(我虧了多少我要想辦法賺回多少)都會死
- 多頭賺大錢,空頭賺快錢
- 債券反映未來,會考慮做多10年以上的國債ETF、債券期貨,之後降息債券價格會往上
- 降息>提早反映衰退可能性>增加流動性>漲
- 持續做多車用(IBM)、伺服器(輝達、AMD)
- 需要聽到聽眾、廣告商的肯定
EP248
- 羅素2000(IWM)
- vanguard 600 (spsm)
- 大多朋友認為現在還不是低點
- 凱因思「長久來看,我們都死了。」
EP239
- 市場不一定是對的!
- 以前本金小只能順勢而為,現在可以知道哪些只是在亂殺,但沒好壞只有適不適合,回到以前我也還是只能聽市場
- 不要覺得股票都會回到疫情前,因為疫情已經對世界造成質變。例如數位轉型
- 跳槽、換工作是加薪最好的方式
- 現在是勞方市場,要換工作趕快,之後可能沒這行情
EP 236
- Long Short策略
- 大家包含FMX都看空
- 強固&反脆弱思維
- HPC、車用很好,不過台積電法說會只是驗證,現在才知道已經是利多出盡了了。
- 盡量不要去預測,預測為輔,解讀資訊為主。不會每次都看對。
- AMD, INVIDIA 我仍看好
- 像聯發科台積電基本面都超好但為啥會跌?不知道
- Q資金全投股市會曝顯很大嗎?
- A不會,股市內仍有長期賺錢的東西。
- Q資金都進幣圈會不會使股市報酬被拉走?
- A很久很久以後才有可能
- Q多人創業是否比獨自創業安全?
- A股東越單純越好,如果確定這會賺錢甚至可貸款自己做。很多合夥最後都吵架。
EP233
- 推書《彼得林區選股策略》
- 別只聽/聽信專家
- 買股票前先買房
- 買股票要關注的是上市公司而不是全部公司
- 勿理會短期波動
- 普通股能賺很多也能陪很多
- 經濟循環燈號對投資完全沒意義
- 一般大盤都是每期入金時直接all in, 除非你想預測市場,雖然我也說
- Q財報後會大漲嗎
- A美股是雲霄飛車,不一定漲跌;台股就不一定因為限制太多
- Q要握現金嗎?
- A要有benchmark做績效對比,例如玩每股可以比SPY等等。
EP226
- 反侵略是普世價值,本來沒有絕對好壞,無腦中立不是好事。
- 最近波動大,可以試試sell put策略,前提資金大
- 台股已跌破季線,可以說是轉空,所以保守,畢竟基本面沒變但面對的是未知的未來
- 在台指期使用sell call
- 可以看我推薦的書單
- VIX是很好追蹤波動率的指數,每次只要看到30點以上就是不錯的買點
- SPY猴子買都會賺,雖然現在逆風,但美股都長一百年了如果你真的買在歷史高點也很屌
- 有測給大家看過VOO跌20%去買跟定期定額買也沒有賺比較多
- 買大盤或ETF比較像在殺豬公有需要用錢才會拿出來而不是一直進進出出除非說你覺得台灣國遇到翻轉什麼才會出場
- Q板橋裘德洛
- A常看到股市小跌或什麼小事就鬱卒,但其他人正面臨戰爭災難,人還是要想辦法活得開心。
- Q外資是不是要離開台灣了?
- A目前單日賣超仍沒破去年紀錄,看歷年狀況賣到極限都會反轉,台積聯發CAG成長率未來三年20%,加上每年配6~7%
EP225
- Buy in the rumor, sell in the news.但散戶相反
- 講一堆期貨,還講到無腦賺錢的機會
- 相信自由市場的人要有能力規避風險,不是一直希望政府做什麼(打房、鎖蛋價)
- 當原物料莫名其妙翻好幾倍,就是被尬空了
- 鎳 青山控股 的新聞
EP216
筆記
- 選擇權、期貨是負和市場
- 要把META當大型的成長股。META在基本面、全美市場投資Metavers 最多競爭者很強這些在這兩三季都沒有改變但上漲時大家都說是好事下跌時大家又說是壞事。時常要跟這些情緒作戰
- 零和市場只出現在非常飽和,滲透率超高才會出現,例如podcast 還是很小眾,又例如apple加入VR是對META助益。等滲透率上來才會互相競爭。所以現在電動車等等有新的公司加入對市場是好事。
- 一堆人看到漲跌一堆人都覺得自己看對了但其實都是大戶在轉換部位,市場上很多這種情緒交疊的事情
- 台股封關可看負台指
- 創新低通常三到五天內沒有新的我才會去買這樣能避免越來越低,也有人是跌到季線之下就絕對不做多
- 風控要資金面基本面技術面做都可以,損失的是很甜的那段獲利,但這都是自己選擇
- 任何企業都有再大的企業都有凋零的一天現在回去看那些美國的大龍頭現在也都全部換人了,不要越跌越買
心得
癌大有小孩越來越暖
EP215
- 環球晶併購德國世創夢碎
- ark的報告(ark之前喊tsla到4000,還真的到了)https://research.ark-invest.com/hubfs/1_Download_Files_ARK-Invest/White_Papers/ARK_BigIdeas2022.pdf?hsCtaTracking=217bbc93-a71a-4c2b-9959-0842b6fe301c%7C2653a4d0-af35-42f0-853a-c5f90f002abb
- AI導入會加速
- 辦公室的行政助理跟法務 會失業
- Software Developer Accountant Bookkeeper Lawyer Paralegal Office and Admin Support
- ai硬體是個看點
- The COVID-19 crisis accelerated the shift from offline to online activities. We estimate that on average in 2021, internet users spent
- 38% of their free time online and 62% offline. By 2030, we expect these averages to flip, with users spending 52% of their free time
- online and 48% offline.
- Digital Advertising Is The Primary Channel For Reaching Consumers
- 乙太鏈貴是正常,比特跟乙太在幣圈是相對保守了
- 電動車勢不可擋,是超好機會
- 當初musk做電動車被看衰,現在真的做出來了而且供不應求;spaceX被看衰但也做出來了而且真的可回收
- 連Musk(真正在味人類做事情的人)都被酸的跟狗一樣,我們一般人被酸真的沒啥
- 因為成本的降低所以很多東西便有可能(試想搭飛機到美國一次飛機就要丟到,誰還要搭?)
- 拒絕FOMO
- 灰階思考、高雄青春藝術節
- 設計:下檔有限上檔很高
- 企業是最有效率的地方,不好就被取代
- 誰跟你說做空會被虧損?越多人做空但表示燃料,之後會尬上天
- Q 保險股跟保險套哪個好?
- A UNH不管看周線或越線幾乎都不回頭,現在升息也很多人會去看保險股,2-3年內應該滿多人喜歡
- 生小孩前我也想一堆劇本(前不夠用、沒時間、負擔變大)現在回頭看發現這是人生中最讚的決定
- Q ETF可以被做空嗎?
- A 一萬都賠不起,不要做主動選股;股票市場最常聽到的贏家是長期投資者,不論是身邊或網路的故事。
- Q 台灣防疫真的有病
- A 在台灣太多意識形態的政治討論,我喜歡妳我就支持你。很多人看美國很理性,回來看台灣就腦袋不清楚。
- Q 回台灣怕確診被酸責難
- A 台灣又不是你的家,要算來算你家有幾個人洗腎,誰用的點數多,誰繳的稅多啊。很希望不准台灣人回家的言論都是中共網軍反串,有病
EP212
- 有新的資金加入時應該考慮當時的機會成本(哪個標的股票之後比較有機會賺?)而不是一直去想攤平,而且跌五十要賺回來等於要漲一百,很難。
- 台美股大趨勢是連動的,但不能看日內行情去操作(e.g., 美股跌就隔天放空台股)很多人這樣只是因為經驗不夠多
- 台股大盤put call ratio最近已經降到100以下,高機率代表之後會反彈,但因為碰到過年+疫情恐慌,可能還沒那麼快。
- 因為過年,丙種資金撤回或怕國際盤出事,所以年前中小型股都會下殺,年後開紅盤機會高
- 賣掉可以減少跌的風險,但也要承擔上漲的風險
- NFT沒有賦能,沒有任何功能性,流動性低,只是一個很酷的圖,有些可以參加派對還是怎樣但價格差太多了,反正買的人爽就好
- 黑錢勝地好看
- Netflix 不是不好,只是未來成長性低,也不是因為沒新訂戶才漲價,它本來就有支配價格權,遲早會漲
- 金融這個行為本身就是為社會創造價值,不是一堆爛傢伙對社會沒貢獻。
- 薪水低跟取代性有關係,跟理念價值沒關係。供不應求就會有價值。
- 但可以思考如何賺錢,例如台灣的月子中心很貴,國外的產婆很便宜,但明明做一樣事情。
- 如果錢多一點會快樂,那就去找錢多一點的工作,閒暇再做其他事。
- 變化重來都是雙向,不要糾結誰變
- 酷名詞、酷概念:2017,2018 ICO之亂
EP208
- 不要每次都聽情緒all out all in
- 加密貨幣絕對不是避險資產,避險對沖資產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負相關
- 美股抱長期比台股有效率
- 某個長輩:如果出身窮,未來會相對平穩
- 紙上談兵很難學到東西
- 大家聽到發財的故事就覺得自己30cm不是一般人
- 經驗讓人越活越保守
- 遇到問題先盤一下自己的狀況
- 會不會斷頭
- 還有多少本金可以打
- 有沒有開槓桿
- 盤市場
- 台灣市場容易恐慌,對於疫情耐受度極低
- 美元指數轉強
- QE就是美聯儲印鈔票出來買東西
- 釋出流動性
- 美元指數轉強,影響到成長股(成長放緩),所以大權值比較保守
- 美國雲端軟體成長股殺很低
- 高成長ETF, 科技股往下拉,以估值(不論是用PSR, PER估)的角度來講很便宜,不過不等於之後會漲,或許公司獲利,但股價不動,還是要看市場偏好
- 如果連成功的經驗都沒有,攤平是危險的
- 想看個股報告可以問營業員,對新手很有幫助,但對老手就感覺只是另一個朋友在分享
- fool.com 有分析有podcast
- seeking alpha
- 自己拉excel跑模型幫助有限,不如花錢訂閱,腦力外包
- 小資金拼周轉率(不過我可能有倖存者偏差)
- 突破是信賴水準95%外的事,所以突破死的機率高
- 沒錢先參與大盤,並累積本金,不然自己算看看,本金五萬每年翻倍也要4年
- 酷名詞、酷概念:縮減購債、縮表(賣出資產)、升息(利息提高)
ep206
- 要做檢討跟回顧,但對自己幫助最大的永遠是檢討自己的對帳單,而不是到處去看其他人的對帳單。
- 不要看過去價格,如果好公司就算漲很多了,若覺得預期會漲還是可以買。
ep205
筆記
- 如果有人能完美預測,那一定變世界首富,只是時間問題(別隨便相信老師)
- 選題材:選品牌或供應鏈
- 大部位買品牌(Apple, NIKE),小部位買供應鏈(鴻海、越泰)
- 買供應鏈要熟產業,風險大報酬也大
- 品牌看銷量就好,供應鏈要花很時間研究,甚至找不到資料
- 油車已經夕陽產業,如果聽到車用市場好就亂買就是白痴,沒研調能力
- 莫忘初衷,要知道當初選的理由,別亂賣
- 毛利高代表大公司,議價能力好
- 別忽略生活中的契機,很多東西紅來台灣的時候趕快買都有機會賺
- 會問要不要停損的人就是在跟風亂買
- 有認真篩選能增加持股信心
- 大多數犯錯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當初幹嘛買進
- 避開多少風險 = 避開多少報酬,不能接受吞吐就很難賺到錢,AI已經證明。不要亂砍單,只會一直賠
- 量價背離是不存在的事情
- 不是東西好就一定漲,最後還是跟市場對答案
- 如果東西好但一直跌,越買越多,但可能市場就不需要這個東西,所以避免歐印
心得
電動車、伺服器這種必然趨勢做就對了,錢真的很好賺,想太多什麼都賺不到。
ep204
- Happy wife, happy life.
- 複合成長率
- 公司派通常過度樂觀
- 在網路上理性一點,風向錯了到時候被人告
- 任何東西都留證據紀錄
- 談事情拿出最大誠意
- 動能交易(追高殺低)
ep174
- 真正壟斷地位的公司不會說自己很屌,會說得很小,反而紅海產業要把自己說的很屌,講出差異性
- 高基期
- 本益比反比 = 年化報酬率
ep記不得
- 灰階思考(避免非黑即白的思考)
- 前後邏輯一致(基本面進就基本面出,技術面進就技術面出)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