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適力》閱讀心得

 

本書資訊

跟書有關

書名:心適力:變動不安的年代,最重要的生存素養
原文書名:Switchcraft: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Mental Agility to Transform Your Life
作者:Elaine Fox
出版日期:2023.02.06


跟我有關

購入時間:2023.07.06
購入地點:沒購,去圖書館借。
購入原因:讀書會需求

簡介

    本書在講一種面對世界的內在能力。有了這些能力,更能自在地面對人生的無常。這裡的無常可能是指今天中午想吃的麵包店沒開、求職不順、生活遽變、親友離開...等等的必然會發生的、無法照自己意志改變的事情。我們多少都會遇到這些事情,而要如何安然度過,並重新開始,正是《心適力》要告訴我們的。

目錄 - 對照頁數

  • 引言
  • 概論:心適力為何重要?
    • 第1章 接受並順應變化
    • 第2章 駕馭無常與煩憂
    • 第3章 自然界的靈活變通
    • 第4章 靈活性與心理韌性
  • 心適力第一支柱:心理靈活性
    • 第5章 靈活性的好處
    • 第6章 大腦靈活性的基本要素:認知彈性
    • 第7章 心理靈活性的ABCD
  • 心適力第二支柱:自我覺察
    • 第8章 認識自己
    • 第9章 信念與價值觀
  • 心適力第三支柱:情緒覺察
    • 第10章 了解自己的情緒
    • 第11章 學習情緒調節
  • 心適力第四支柱:情境覺察
    • 第12章 直覺的本質
    • 第13章 向外看:情境如何激發直覺?
  • 結語:心適力關鍵準則
  • 附錄
  • 致謝

摘錄

前方數字為頁數;「$」符號後方的句子,代表我的感想,非本書立場。
  • 15 「$:改變前會不適,不改變後會遺憾。」
  • 31 有開始就有結束,放下舊的處境。
  • 39 避免執著於那些不起作用的計劃
  • 49 如果有太多不確定性,人就會感到不安。而手機是一種確定性尋求裝置,但因過度依賴,反而會導致不確定性和焦慮和不耐升高,降低我們的容忍水平,增加焦慮。「$:就像我此時此刻閱讀到一半,但卻急著找手機想要寫這條筆記。」、 「$:書中列的不斷尋求安全感的常見行為,我中了六個。」
  • 51 不憂慮是一種試圖掌控未來的嘗試、為壞結果做心理準備的方式
  • 54 不見得要感覺良好才能表現良好
  • 57 別總是假設情況會有最糟的結果。把預期的結果寫下來是負面正面或是中間,然後比對實際的結果 「$:應該會很有幫助因為我總是想像最糟糕的結果,雖然這不是原意。」
  • 60 讓憂慮感疲乏的方法:如果可以用解決問題的方式處理,就趕緊行動,不要陷入不相關的細節中,學習在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下做決策;如果不行,則描述憂慮並錄下來,反覆聆聽,會對憂慮減緩並疲勞。
  • 78 韌性來自外在——如果被老闆霸凌,冥想可能沒有找新老闆來得有用。
  • 79 處理問題時女性比男性經歷較多的焦慮和抑鬱:男性通常會試著解決問題;女性則反覆思索問題。
  • 96 回想負面的事情時,會覺得過了,都小事,不值一提;回想正面的事情時則從滿感激,歷歷在目。
  • 112 小心年紀大了,認知會缺乏彈性,開始僵化「$:ME」
  • 133 適應性強不代表毫無計劃,真正的適應力是從策略開始,接著是審慎的行動,同時又要放手並繼續向前。
  • 142 管理時間的量表「$:跟一般族相比,我的時間超多,但過得很爛。」
  • 143 學會對請求說不以免時間被瓜分「$:尤其是你的關係人都是同一個人,他也不會希望你每一項工作都做不好。」;聰明工作而非長時間工作「$:試試這一天處理接案一天處理社團」
  • 148 換位思考:23;同理心:22
  • 152 完全迴避是不明智的,但要盡量截至沒完沒了滑手機看負面新聞(doom scroolling)
  • 156 三種執行功能(抑制性控制、工作記憶、認識彈性)對於規劃時間、凝聚注意力、節制衝動、記住自己一點當中必須做些什麼,以及從容應付多項任務等,是不可或缺的。
  • 157-158 有趣的、針對改善期和異質性控制的實驗、訓練,實際上對工作有幫助。(九宮格出現字幕)
  • 167 對體驗的開放度13;責任心4;外向性10;友善度10;神經質10
  • 174 「$:知性謙遜度38低(5個級距中倒數第二) 」
  • 176 培養知性謙遜:認真請聽、培養成長心態、慶幸自己的失敗$3個點都很值得注意
  • 181 大腦沒那麼重要,有80%是身體送訊號給大腦,只有20%是大腦送訊號出來。身體不斷向大腦傳送訊息,如激素水平、血壓、體溫控制、消化和排泄、飢餓或口渴。佔80%,所以大腦是為身體服務的,而不是反過來。身體訊號有助於大腦預測,而不是大腦自己亂想嚇壞自己亂做決定。
  • 185 心跳加速可以被不同人分別判斷為壞兆頭或興奮感。再由不同的感覺影響事件。
  • 196 「$:信念跟核心價值的差異到底是什麼」
  • 199 確認偏差(confirmation bias)導致信念互相矛盾導致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
  • 203 養成「挑戰自身信念」的習慣「$:一直挑戰自己很累,或許可以直白的過完一天,並睡前留時間會想今天的事情並檢討。」
  • 217 情緒的操控「$:在人治社會控制情緒=控制一切」
  • 218 發怒的時機和功能 「$:判斷是否適合發怒,然後發怒!」
  • 220 自身的情緒也會影響他人行為
  • 224 如果拿掉情緒的起因,很難形容出恐懼和憤怒的感覺有什麼不同。
  • 230 同一事件可以產生不同情緒,不同情緒可以導致不同行動,不同結果:恐懼會逃跑、悲傷會放棄、愉悅會鼓舞接近、憎惡會逃避。
  • 233 正向情緒除了讓決策靈活,也讓人更可能接受與原本相衝突的想法
  • 238 約束情緒 「$:但我本來就太約束情緒了」
  • 248 幾個審視自己念頭的步驟(確認是否中了一下謬誤:非黑即白、以偏概全、假設他人想法、過於專注在消極面、怪罪他人或將自己塑造成受害者、該念頭是否包含了「我該怎樣不然…」的自己加油添醋)
  • 249 把「為何」改成「如何」
  • 251 情緒調節技巧的靈活運用是關鍵 :重構和壓抑。「$:這章在說如何處理情緒」
  • 253 行動的步驟:接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選一種符合我價值觀的前進方向,採取行動
  • 253 你的想法無法說明現實(例如艾倫覺得多年來的情緒低落是因為身體出問題)
  • 256 接納和耽溺負面情緒,是很模糊的界線,一個好一個不好
  • 258 憂慮椅「$:沒試過」
  • 260 不論與他人或與自己談判,要先傾聽再展示親和感
  • 261 談判時記得最終目標
  • 262 跟自己談判「$:沒試過」
  • 268 許多研究顯示,直覺是有科學根據並可依賴的
  • 270 直覺是記憶和認知系統正常運作方式的延伸
  • 271 「$:外顯記憶(explicit memory)跟直覺記憶,以用『有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回想』來區分。(來源)」
  • 280 直覺不是答案,它只是提供了額外的訊息
  • 288 待辦事項清單上不應超過四項,因為人無法兼顧一切。
  • 296 確保自己擁有一系列多樣化且相對不相關的人生角色和活動,可能有助於保持各種認知與偏差之間的脫鉤,進而提高你的直覺力、心適力。
  • 305 關鍵是堅持不懈和靈活性 「$:靈活性比選對方向重要。可以不斷調整但必須開始」
  • 309 安於不確定性
  • 310 「$:我要試圖平衡相互衝突的慾望與目標(B:Balance (competing Desires & Goals)),同時要改變和挑戰自己的觀點已確認目標仍然有意義」
  • 314 誰都無法確定自己是否走對了路,或者做出了正確的決定,因為生活的難題沒有明顯的正確答案。我們知道的是,生活固有的不確定性需要心適力來接續。

心得

跟內容有關

心適力(面對現今世界的力)=堅毅(堅持目標)+靈活(面對各種挫折和失敗和錯誤決定和願意改變)
讀這本書的時候不怎麼感覺,但遇到問題時覺得「ㄛ對書裡面說這樣這樣」。
是本不小心就讀完的工具書,從借書道還書,整理心得時發現很多沒記到的也變成重點。很多有用的生活指南,若想辦法應用得當,這本書會比之前的書都還有價值。

讀完本書後希望自己做的幾件事:
  1. 運動!運動的同時也是留白,留白的同時強健身體。慢跑也是種留白,不用一直換路線或在一肌肉,有在喘就讚,把腦袋空出來。還有偶爾要自我覺察身體掃描,找到自己都沒發現的壓力。
  2. 盤點信念和價值觀,找出衝突點。
  3. 任何事情都是先做,反正還可以改方向。就算趴了,靠著堅毅不拔(堅持目標)和靈活變通(面對各種挫折和失敗和錯誤,願意改變),接受無常,重新站起來。
  4. 低潮時,馬上執行壞情緒SOP,不要花費多餘心力的處理壞情緒(或其他讓身體失能的情緒)
    1. 接受自己的情緒,體驗理解分析(小技巧:憂慮椅)
    2. 理出情緒中與事實相符/不符、客觀/過於主觀之處(常見謬誤:非黑即白、以偏概全、假設他人想法、過於專注在消極面、怪罪他人或將自己塑造成受害者、該念頭是否包含了「我該怎樣不然…」的自己加油添醋)
    3. 遠離無益的想法或感覺
    4. 採取適當的行動來改變現狀(不用感覺良好才能行動良好、才能產出良好)、(小技巧:把「為什麼、怎麼會、如果當初」問句改成「如何能」問句)

跟寫作有關

不管我從書中得到什麼,在閱讀的時候我感到很舒服。不會像前幾本書,作者瘋狂的想要灌輸我們他的價值觀,並且唾棄其他人的想法。甚至玩弄自創名詞「xxx我們稱作xxx」而不是「xxx在統計學中/心理學中被稱為xxx」

雜記

    這本書讀了半年之久!一來是讀書會的大家很忙,約不到討論。但這是我少數今年有讀完的書!讀起來很舒服,也多少受用。大部分都能理解所以覺得跟自身無關的部分可以速讀跳過。沒有太多重複的章節,是本好書。選書時雖然剛好轉換生活型態,但抱持著「這又是甚麼老藥新瓶的自創名詞?我用得到嗎?」在讀,但卻不小心受用了。而且還讓我擠出一篇閱讀心得,而且書還是用借的,賺爆。

創建時間:2023.11.18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