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1的文章

第8次作業

 好像要夏天了,水還是沒來,早晚還是偏涼,還不能把大衣送洗。 從讀信到寫信大約卅來天,生活也沒太大變化。「天橋上的魔術師」看了三集沒有共感;「進擊的巨人」趁午休追完,結局有點草率;孽子一頁也沒多讀,倒是高博倫的小說讀了半本去。也不是特別喜歡,只是好奇別人眼中的台中是什麼樣子。那年他寫作時,我只在相距他三座公車亭的地方上課。 好像只有現場的戲劇能在心上停留久一點,要謝謝妳最近的兩次劇訊。 妳呢?不知道妳過得好不好?本以為去完北投會變得常見面,卻連紙上往來都變得更久,雖然好像是我的問題... 前陣子因為電影節,常往妳們學校跑,現在我已經可以不看導航從公司騎到學校後面停車,再走到活大了!電影節的贊助品是保險套和衛生棉條,兩個我都用不到,但都拿了一個,現在棉條還放在櫃子裡,不知道怎麼處理。 電影節也就三周前的事,卻好像過了半年。不知道時間的體感長度如何運作,或許是以我寫信的週期頻率作為刻度。 F祭又是更早之前的事了。大致上都很棒 — 雖然L祭更棒。我看了魏如萱,她很可愛。陪我吃米糕的小朋友們也很可愛。我喜歡一個人到新的環境,見新的人。這次也交了幾個朋友,都好和善,到現在都還有聯絡,而L祭還有聯絡的卻只剩妳。但我不願理解成是地緣差異,不願讓台北有更多灰暗冰冷的顏色。 比較近一點的前陣子,我寄了一張附實驗價值的明信片給妳,如果有收到就太好了,它是這次離島旅行我最愛的一張,如果沒收到,代表雖然64584是你們大學專屬郵遞區號,但只寫郵遞區號跟收信人的名子是沒辦法投遞的,長知識。 我的生日是六月三十,如果妳已經把日曆送走,我不介意換成手寫卡片。 一直有錯覺第一次寫信時就問了妳的生日但妳沒跟我說,我氣了很久,最近才發現根本沒問過,抱歉一直以來生妳的氣。妳也把生日和我說吧,雖然不知道能為妳做什麼(或妳想要我做什麼?)可能那天下班去對面的星巴克買個可愛的蛋糕,做成長輩圖傳給妳,再幫妳吃掉(或妳騎UBIKE來吃掉) 這兩天寫了blog,這是我覺得很浪漫而且想做很久了的事。寫的當下能建立一個口,讓未來的人與現在的我連結的口,能模糊時間的界線,我體驗過。而某種程度也像寫信給自己。(不是因為沒人看XD) 希望這個月妳過得不錯,下個月也要不錯,再下個月,就劇場見了。

關於我

ㄜ...進來看看吧...                                                                                                                                                                                                                                                                                       ...

晃到珠山聚落

圖片
          古蹟篇是最先出來的,因為我不懂古蹟。           第一天上岸先去check-in,從珠水路轉過大石後切往金山路,騎進珠山聚落。滿滿的閩式建築錯落在珠山大潭周圍,無秩序地行成錯綜複雜的防盜巷弄。因風水而讓古厝門口都朝向大潭興建,反倒也亂中有序。 左前方的樓仔厝應是後期興建,卻刻意使用周遭色。 樓仔厝旁邊即是珠山大潭。           雖然記憶模糊,但大部分的裝飾應是交趾陶,雖然個人比較喜歡剪黏。但這裡的用色不得不讓人讚嘆。金門古厝從牆面到裝飾,全是很濃烈很新的顏色。不是說大紅大橘的濃烈,也不是螢光綠那種新。而是像染料會用的顏色:褐色、深藍色、灰色等...跟大自然相呼應出來的飽和感,謂之濃;一塵不染,無垢無淨,從刻板古蹟印象中跳脫出來相融於現代,謂之新。不太會形容...但做成一系列的衣服應該很好看。 此鵝頭墜應攝於薛氏家廟,一點灰塵也沒有。           珠山曾是金門最多有錢人聚居之處,可說是蒐藏了所有金門最豪華的古厝,這時候可套句俗諺:「有水頭厝,無山仔兜(珠山舊稱)富」。 推開頂三落大門,此燈及映入眼簾,是前落我最喜歡的裝飾,也是頂三落最漂亮的燈具,可惜拍不出秀雅之氣。           在山仔兜之前,這個聚落最早的名字叫做薛厝坑。是個19、20世紀靠著大量僑匯(華僑匯回祖國的款項)興建而成的薛氏單姓聚落。從1345年,薛貞固渡海至今也670餘年了。其中的風風雨雨,也同這塊小島一起坎坷。從1937(昭和12)年日軍佔領金門後僑匯中斷,1949年國軍以民宅作為部隊營舍,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受到嚴重破壞...直到1995年金門國家公園成立後治理修復荒廢老宅。如今整個珠山聚落是透過「金門國家公園傳統建築民宿賣店經營管理」進行標租。 金門的所有顏色都很舒服,包括遮菜罩。 天井一隅,後方的櫸頭為此行下榻之處。           珠山只有兩座三落大厝,我們在...